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四合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彼时经历战乱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经济落后和社会贫困是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伟人等国家领导人意识到,想让中国实现繁荣富强,就必须通过工业化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于是之后,一个个工厂在全国轰轰烈烈的铺展开,工人最光荣是彼时时代的口号。

四九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国家首都,原北平,后更名北京。

作为首都的四九城,工厂开办的最为盛大,其中建国前有着娄半城之称的富商娄家开立的娄氏轧钢厂在四九城颇有名声。

四九城南锣鼓巷95号,这是一栋三进的四合院,据说曾经还是某王爷的一处住宅,不过大清早就亡了,建国后由国家收回,如今这里安排的多是轧钢厂的员工家属院。

临近中午,东城轧钢厂工人下班的喇叭声依稀可以听见,不一会,一波波人群从轧钢厂散入大街小巷,统一的蓝色工装,纯朴至极。

建国初粮食短缺,大多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大家脸上皮肤都带着饿出来的黄土色,但劳动最光荣,工人最光荣,他们精气神都不错,比起建国前,这会大家都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至于为什么工厂有食堂,而且价格比外面便宜,这会还有这么多工人出厂?

还不是粮食闹的,大家都拖家带口的,食堂虽然少有荤菜,但多少炒菜舍得放油,有点油水的菜,大家多会用饭盒打回去和家人一起就着窝窝头一起吃。

几个大妈在大门口聊着天,等着自己老爷们,她们没有工作,手上这会边聊天边糊着纸盒,每月也有一点收入。

这会一个看着四十左右的寸头男人提着饭盒走近,几个大妈里一个大妈连忙起身。

“姐妹们,不聊了,我家爷们回来了”

“行,我家爷们估计也差不多”

几个女人分开,吴翠兰迎上前。

“当家的,今天怎么这么早”

男人,也就是易中海把饭盒递过去。

“何太清提前帮忙打饭了,前两天工厂产量不错,今天食堂弄了猪肉炖粉条”

何太清也是四合院住户,本来叫何大清,建国后避讳改成了何太清,他在轧钢厂食堂当大厨,易中海和他关系不错,有空也会提前帮他打份菜。

“有肉啊,正好上月的一点白面我给你做了两个白面馒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